勇于创新实施“三头六必”工作模式
老麦乡强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指示,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加强调研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听取和审议相关工作情况报告等方式推进五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齐心合力抓落实,喜讯频传亮点多。其中施甸县老麦乡于2023年3月17日被授牌,他们积极探索,奋力作为,充分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密切联系群众、普法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立法评估调研、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变成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一、创新打造“三头六必”工作模式
老麦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桥梁纽带作用,握紧民主政治“拳头”,擦亮法治宣传“镜头”,瞄准广大人民“盼头”,密切联系群众,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将基层立法联系工作转化为紧贴民生、紧扣民意、紧连民心的服务工作,创新打造老麦乡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头六必”工作模式。
(一)握紧民主政治“拳头”,必须方向正确,必须思想统一,全乡上下凝心聚力
坚持党委统领,协调各方,人大执行,具体落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党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老麦乡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方案》,建立乡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室,乡人大主席任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室主任,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正确政治方向,结合全乡7个乡级人大代表组分布,建立7个基层立法信息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设在人大代表联络室,逐步构建党委领导、群众主体、多方参与、广泛联系的工作格局。半年来,开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主题的乡村治理行动,组织人大代表带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9次,开展绿美行动12次,在村庄道路两侧种植黄冠菊15公里,代表牵头群众自发筹集资金4.6万元,修复道路5公里,危险隐患路段设置警示牌58处,共参与2300人次。召集乡级工作室人员、各联络站站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所、派出所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基础立法联系工作,召开《保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会议1次,提出建议三条,召开《保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草案)(建议修改稿)》征求意见会议1次,(建议修改稿)全部采纳建议1条,部分采纳建议1条,未采纳建议1条,通过讨论未对(建议修改稿)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对《保山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进行集中学习讨论,认为立法规划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综合安排法规项目,注重以改善民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召集会议研究行政职权赋权乡镇2场次,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争取142项行政职权赋予乡镇。
(二)擦亮法治宣传“镜头”,必须旗帜鲜明,必须典型引路,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突出示范引领。擦亮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两块招牌,茨桶村于2021年9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太和社区于2022年9月被评为第五批“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动”,推行村党总支委员会统筹、村民代表会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四会联治”自治模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内事务,真正地将“话语权”交还给群众,村级成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老麦村成立金斗社会矛盾预防调处工作室,老麦乡投资10万元打造乡级规范化综治中心,实现了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在民主法治上,筑牢法治防火墙,在村、组、户之间建立共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网络,积极探索“党建一面旗、社区一盘棋、防控一张网、治理一桌席”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机制,不断创新民主法治方式方法,通过多点带动、多方聚力、多措并举、多网合一,共同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综合体。
学法普法并重。学习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制定学法计划,确保学法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全乡开展“扫盲式”基层普法专项行动。统筹整合领导班子成员、政法干警、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法律明白人、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村民小组长力量组成精锐的普法队伍,形成挂村领导包村、政法干警、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法律明白人、村民小组长包人的全覆盖工作格局;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训6次、利用全乡干部职工大会主题学习12次,每村配备1台普法机器人,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聚焦“六类重点对象”,精准开展普法工作,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入户摸排工作、“万名干警进万村入万户法治大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截至目前,共送法上门2331户,发放宣传资料6993份,解答法律咨询105次。人大办牵头,组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安监站、食安办、计生办、林业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部门密切配合,抓住群众“赶集日”、森林防火期、4·1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契机,通过制作普法标语、发放普法资料、滚动播放普法音频、以案释法等普法方式,在全乡范围内掀起普法宣传热潮。截至目前,制作普法墙体25面,绘制法治文化墙6面,开展宣传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解答咨询213人次,受教育群众5100余人。增强全乡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三)瞄准广大人民“盼头”,必须积极回应,必须倾情服
务,联系群众更加紧密
聚焦建议收集和群众关切。充分运用好县乡人大代表,制定“代表联到户、户户有人联、家家有服务”的服务制度,紧贴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把那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基层情况和群众想法,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织密织牢社情民意收集网,共收集意见建议22条,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为具有政治属性、有序参与政治、联通民心民意的重要阵地。紧扣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逝有所安,助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评定低保户625户1528人,发放保障金47.24 万元,特困救助90户101人,救助资金10余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30余人,发放救助资金9.20万元;帮助老年人完成生存认证4176人次;开展创业就业培训23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93个。
聚焦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对《保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保山市乡村清洁条例》开展执行情况检查1次,吸纳部分法律工作者、立法联络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检查,让他们在检查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为地方性法规落实工作打好基础。开展交通安全执法检查12场次,发现问题6个,提出建议5条,注重检查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检查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需要补充完善的情况,为今后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累必要的素材。
聚焦矛盾纠纷依法化解。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基层立法联系点增强与县信访局、县法院、县司法局的联系,共同化解和调处各种信访事件,截至目前化解矛盾纠纷29件,教育稳控信访人6人,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解决问题3件,开展《信访工作条例》《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针对性教育普法8场次。紧紧围绕“矛盾少、风险小、有依靠、树得牢、秩序好、无发案、群众满意、关系和谐”的目标,处理好一件件看起来不大的“小事情”,扎扎实实地撑起全乡社会的“大平安”。
二、三措并举,推进工作
下步工作中,老麦乡将认真贯彻好《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抓好工作落实,确保老麦乡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群众建议事项落实。对收集的意见建议加大与对应职能部门汇报衔接,对能落实的及时落实,对暂时不能落实的事项解释说明情况,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整个落实过程,使群众全面、广泛参与,努力做到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
二是打造地方立法特色亮点。强化村(社区)的立法联络员、宣传员等工作方式创新,全面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立法联系、正向表达诉求意愿,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老百姓参与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民意收集和意见征求中采取座谈会、调研、网络、书面等多渠道征求意见,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打造出基层样板。
三是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进一步丰富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立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积极强化引导基层立法点工作人员对立法知识的学习,对立法工作的思考,对地方性法规实施的评估,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分析探讨,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