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象达镇被确定为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积极探索、奋力作为,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密切联系群众、普法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立法评估调研、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一、明确工作思路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充分发挥象达镇红色侨乡文化的优势和特色,以人大代表为纽带联动侨联组织,拓宽联系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在事前广泛动员、深入普及有关法律法规,事中搭建平台、充分汇集基层意见,事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的闭环。采取座谈会、调研、网络、书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不断提高反馈意见质量,助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二、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正确政治方向,成立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人大主席担任,成员由政法副书记、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综治办全体人员、五办六中心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镇人大办,主任由镇人大主席兼任,办公室人员为镇人大秘书、综治办主任,负责处理基层立法联系点日常事务。
(二)抓实“三项”基础工作,推进立法联系点阵地建设提质增效。一是搭好工作框架。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加强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形成“1+N”立法征集意见工作格局,构建了1个立法联系点办公室,明确人大秘书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15个村(社区)联络站,以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联络站站长,成立50人的立法专业人才智库,形成点、线、面联动的民情民意收集格局,打造基层立法民意“直通车”。二是加强专业素养培训。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定期不定期邀请法律工作者、行业代表等到象达开展业务培训,稳步提升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保障立法联系点工作正常开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强化硬件建设。整合资源,立法联系点办公室与代表活动室共用,想方设法补充完善相应的电脑、打印机等必备设备,为立法联系点正常运转打下基础。同时,积极探索立法联系点的数字化建设路径,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机器人”,拓宽学法用法和法治宣传教育途径,通过数字赋能,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为有力推动良法善治贡献象达力量。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立法联系点工作依法有序运行。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按照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结合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和象达镇红色侨乡文化,充分联动“平安侨乡”项目,推广“枫桥精神”,明确联络站及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完善代表阵地建设“五薄三册”,即:《象达镇人大代表花名册》《代表活动小组花名册》《代表联系选民花名册》《代表活动考勤登记簿》《代表联系走访选民情况登记簿》《象达镇人大代表活动登记簿》《象达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登记簿》《选民来信来访(接访)情况登记簿》;制定立法联系点四个工作制度,即:《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络员学习制度》《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络员调研走访制度》《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普法宣传制度》,切实做到任务清、职责明、机制活、措施实、绩效好,为开展立法调研和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多措并举规范建设,致力锻造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象达名片”。在抓实抓细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提炼立法联系点工作成果和经验,深挖立法工作新亮点。一是组织定期学法活动。依托象达镇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发挥学习阵地作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学法活动,帮助人大代表熟悉掌握宪法、选举法、立法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及立法的程序、办法和要求,切实提高代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扎根基层、贴近实际、面向群众的优势,切实加强上下联动,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做好立法意见征询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工作,不断探索立法意见征询新形式,丰富民主立法新实践,让基层立法联络站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结合镇情实际,通过群众了解《云南省龙陵县黄龙玉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条例的执行情况的同时,收集整理基层站所、村社区在黄龙玉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实际运用管理条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二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各级人大代表带头落实镇党委决策部署,带头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产业培训、项目建设,维护稳定、矛盾纠纷化解等中心工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动员人大代表下沉到群众中,以走访、座谈会等形式持续在强化理论武装、推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在提升履职能力求突破,在拓展普法宣传、推动法治教育出成效。截至目前,象达法治文化广场参观18000人次,为全民普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2023年以来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30场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与学校共同开展各类青少年法治宣传40余场次,4000余名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结合电信诈骗、家庭婚姻等重点防控领域开展宣讲20余次,辖区内电信诈骗、刑事案件持续下降。三是筑牢群众身边普法队伍。加大辖区内人大代表同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人员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法律培训力度,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破解农村普法难题,年内确保每个村(社区)有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1户以上“学法用法示范户”。镇综治办、司法所配合县委政法委、司法局对辖区内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进行培训,并统筹基层普法队伍相关工作。四是建强一支代表志愿服务队。以“一点一馆一中心”(象达镇朱家璧红色教学点、象达历史文化陈列馆、象达智慧指挥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象达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人大代表志愿服务讲解队力量传递好立法精神,把党的声音传递进万家,把有关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营浓社会舆论氛围。现已组建以人大代表为主的志愿服务讲解队1支24人。志愿服务讲解队员积极参加讲解与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志愿服务讲解队开展讲解活动40余场次,来自镇内及县内外的1000余名党员(群众)聆听了讲解。五是打造线上普法宣传阵地。充分发挥“毓秀侨乡红色象达”公众号平台作用,开设“普法强基”宣传专栏开展“线上”法治宣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营造浓厚的普法工作氛围;综合运用其他各类新媒体讲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象达故事,致力锻造“象达名片”,为红色侨乡增光添彩。六是打通民意收集“最后一公里”。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重要作用,在15个村(社区)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践行民主立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通民意收集“最后一公里”。目前收集到民情民意主要有:现在卫生厕所已覆盖一半以上的农户,但污水处理设施未完善,导致污水乱排乱放。象达镇森林总面积41892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1%,林内可燃物越堆越多,森林火灾隐患逐年增多,希望统筹实施防火道路与防火隔离带建设。七是壮大村(社区)信息采集员队伍,每支队伍由村(社区)联络员、人大代表,以及法律明白人3名人员组成,确保立法信息采集任务及时传达。同时全方位畅通民意征集渠道,依托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收集民情民意的职责,让群众的日常问题真正在立法的过程中得到关注。
三、齐心合力,推进工作
下步工作中,象达镇将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象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够更好发挥作用。
一是进一步整合力量,持续深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在昆明医科大学建立信息采集点,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征集意见建议专业性。
二是强化宣传,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加大宣传,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守正创新,围绕基层立法联系点8个工作职责,不断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拓宽民意收集的延伸,提升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标准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