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
龙陵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6 08:49:00

龙陵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近期,龙陵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围绕龙陵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松山抗战遗址、李鑫故居、西山坡党史人物陈列馆、朱家璧红色教学点、象达历史文化陈列馆、龙陵县第一个中共小组成立遗址、匡沛兴旧居等7处遗址遗迹,召开调研座谈会6场次。听取部分乡(镇)、村(社区)、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文化工作者、县乡人大代表和龙陵红色历史文化研究知名人士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发放调研征求意见表38份,收回38份,满意37份,基本满意1份,征求到意见建议93条。

一、基本情况

龙陵地处云南西部边陲,自古以来都是内地通往滇西南边疆及缅甸、印度诸国的咽喉重镇,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必经通道,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及中国抗日战争中滇西抗战主战场。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以李鑫、朱家璧、匡沛兴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形成了具有龙陵特色的红色传统和革命精神,催生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确认龙陵县域内革命遗址遗迹、抗战遗址遗迹及其他纪念馆设施共22个。其中,松山抗战遗址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批准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云南松山国防小镇。李鑫故居和朱家璧红色教学点被列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省级示范线路。

近年来,龙陵县围绕“五个一”思路,打造以松山抗战遗址为龙头的红色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将其列入文化旅游“三张牌”、纳入“文旅扬县”战略,积极整合县内李鑫故居、朱家璧红色教学点、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等红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全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一)强化管理,注重保护。按照“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着力规划实施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建设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16.42亿元,截至2022年3月,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有力推进了松山战役战场遗址的保护管理。编辑出版《龙陵抗战丛书》17册,创作了一批以红色抗战文化为主线的文艺精品和影视作品。松山战役旧址、滇缅公路惠通桥先后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强化引领,重点开发。全面启动“滇西红色旅游环线”全国知名线路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李鑫故居、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朱家璧红色教学点、郑垧靖先进事迹陈列室、惠通桥等历史纪念设施,形成“主题共享、功能互补”的景观节点。积极实施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系列文物本体修缮及消防安防项目,有序推进松山子高地文物本体保护项目和松山战役旧址革命文物遗址提升展示项目。西山坡红色教育主题公园全方位整合龙陵县党史人物陈列馆、朱家璧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塔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党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教育”的精品路线,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党性教育生动教材。

(三)强化宣传,重点推介。一是《1944:松山战役笔记》《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等专著、影视作品相继问世,通过与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对龙陵红色抗战历史文化宣传推介,松山抗战遗址逐渐被世人知晓。二是围绕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创始人李鑫,云南解放功勋人物朱家璧,以及新时期龙陵大地涌现出的以郑垧靖、杨德忠、何永云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革命故事和先进事迹,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龙陵历史》《中共云南组织创史人李鑫》《朱家璧传》等红色文化书籍,创作的红色历史舞台剧《云岭星火》,首场公演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累计突破100万人次。三是制作党史人物短视频,运用新媒体广泛传播龙陵红色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对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目前仅对一些重要的遗址遗迹采取了基本保护措施,部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因年久失修、自然侵蚀、资源产权归属等因素,自然损毁严重,有的重要遗址遗迹已无印迹可寻。如匡沛兴旧居现仅存一间垮塌的厢房;象达大栗坡抗战遗址已濒临灭失。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行业部门各行其事,工作合力不够。三是专业人才缺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队伍总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缺乏文物保护、遗址修复、红色资源史料整理、红色精神深度挖掘、红色题材作品编创、红色景点解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资源底数不清,缺乏规划引领。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底数不清。除松山战役旧址开展了遗址遗迹普查认定并形成资料汇编外,对全县红色文化资源未进行全面系统普查,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二是缺乏规划引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不够。龙陵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存在小且分散状况,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应制定统一规划,但目前县级层面没有把红色文化纳入文化发展全局进行部署,尚未制定出台龙陵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整体规划,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薄弱,集群效应不明显。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资源融合开发利用不够,未形成支柱性产业链。

(三)经费投入不足,专项资金短缺。缺乏项目支持,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受损后得不到及时保护和修缮,现存遗址遗迹多数属于土木结构,因时间久远,保护经费不足,人为影响和自然磨损导致个别遗址损毁严重。如象达镇现存红色文化重大纪念设施和重要抗战遗址4处,除朱家璧红色教学点得到项目支持外,其他遗址资源均无专项管护经费。又如龙陵县第一个中共小组成立遗址(现为龙新乡蚌渺村坡头寨杨杰从户住宅),产权属私人所有,已看不出历史原貌。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如松山大遗址纪念园项目建设,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四)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宣传乏力。一是纪念场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李鑫故居、党史人物陈列馆、朱家璧红色教学点等纪念场馆已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陈列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纪念场馆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内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处于基本保护利用状态。二是文创产品开发不足。对党史人物、红色历史文化名人宣传挖掘不到位,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纪念品、工艺品。红色题材故事、图书、实景剧、歌舞、小品等匮乏,难于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三是宣传教育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不高。对《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宣传教育重视不够,宣传形式单一,缺乏载体,遗址依法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认识不深,自行前往纪念场馆参观,主动学习并积极宣传龙陵红色文化的群众不多,存在龙陵本地居民不知道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所在具体位置的情况。青少年对龙陵红色文化了解、接受、认同度不高,红色文化传播状况不容乐观。对外宣传不够,龙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省、全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三、工作建议

(一)理顺建管机制,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理顺管理机制。确定管理主体,明确具体职责、权限,统筹协调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实现对龙陵县内红色文化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县乡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好宣传红色文化的导游队伍和红色文化资源整理、研究、文宣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支持组建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宣讲管护队伍。加强红色文化人才业务培训,提升理论研究、文化开发专业能力。

(二)切实摸清家底,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开展普查认定。成立县级联合普查组,以《中国共产党龙陵历史》为蓝本,对全县红色资源开展一次全面普查,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二是加快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认定申报。已经确认但未确定保护级别的要结合龙陵实际,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列入名录予以保护并对外公布,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建控地带、设置保护标志,建立文物档案;对已认定的遗址遗迹立即着手征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登记,合理归档和规范管理;对原建筑尚存且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文化遗址,优先进行修缮,尽快收集、抢救内部陈列物品,尽量恢复原貌;对已开发的文化场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全县文化发展总盘子,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进行对接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培训等相结合,延展红色旅游产业辐射宽度和资源聚焦深度,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整合发展,促进“文旅扬县”,更好助推乡村振兴。

(三)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支持,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保障专项工作经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松山大遗址纪念园项目建设力度,推进遗址保护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多元化资本特别是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四)深挖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一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纪念场馆的传播价值,整合研究力量,提炼特色主题,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抓好《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的宣传教育,扩大宣传受众,着力提高全民遗址保护意识。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战略,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切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文化精品净化心灵、启迪心智。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结合地方特色整理编纂易理解、好接受的本土红色教材,并将其作为学校思政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入职培训、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感知和认同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开展体验教学,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三是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围绕融入保山滇西抗战文化体验区,全力打造龙陵抗战文化。继续加强“滇西红色旅游环线”建设,推出更多红色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提高红色旅游资源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扩大红色文化旅游受众规模。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纪念品开发,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旅游发展质量。